

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是春季发情、夏季至初秋产仔的动物,
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是春季发情、夏季至初秋产仔的动物。在人工圈养环境下,6~9月产仔的情况占到了总体的92%,冬季产仔则较为少见,但已发现7例11~12月产仔的事例,其中4例发生在本园,其中1例在11月,3例在12月产子(图1)
图1.不同月份产仔次数
1.非正常季节发情
表1为本园大熊猫的繁殖模式。目前已确认冬季产仔事例存在两种模式,分别是在较通常略晚的时期交配,妊娠期更长,然后于冬季产仔的模式(2020年);以及在夏季至初秋的非正常季节发情交配,然后于冬季产仔的模式(2001年、2006年、2014年)。
表1.繁殖模式
◆:交配 ●:产仔
A:在正常季节(春季)发情交配,在8月至9月产仔
B:在较通常略晚的时期交配,妊娠期变长,冬季产仔
C:在非正常季节(夏季至初秋)发情交配,冬季产仔
对正常季节发情(7例)和非正常季节发情(3例)情况下各个发情阶段出现发情征兆的时间作了对比。(表2)观察雄性发情前期的出现时间,可以发现在正常季节发情的情况下,较雌性要早2~3个月,而在非正常季节发情的情况下,则比雌性晚数日。由此推测,雄性大熊猫会受雌性的发情征兆吸引,随着做出发情行为。(发情阶段的分类请点击此处)
表2.季节性发情和非季节性发情中发情阶段的比较
次数 | 发情阶段 | ||||
---|---|---|---|---|---|
发情前期 | 发情中期 | 发情高峰期 | |||
雌性 | 正常季节发情 | 7 | ー20.0±12.2日 | ー7.6±1.4日 | -0.6±0.8日 |
非正常季节发情 | 3 | ー19.3±9.3日 | -6.3±1.2日 | ー0.3±0.6日 | |
オス | 季節発情 | 7 | ー2~3个月 | ー6.3±2.0日 | ー2.4±1.9日 |
季節外発情 | 3 | ー14.7±4.2日 | ー7.0±4.0日 | ー2.0±2.6日 |
2.冬季产仔时的注意事项
在冬季产仔时,室温和湿度的管理很重要。为了维持新生幼仔的体温,必须对室温进行控制,此外,为了让大熊猫母亲能够专心育幼,湿度的管理也很有必要。湿度一旦低于50%,不知是否因为皮肤干燥而出现瘙痒感,大熊猫母亲频繁出现用身体蹭栅栏的行为,无法专注于育幼。一般认为,冬季产房的环境条件最好控制在室温 20℃左右、湿度60%左右。(表3)
表3.产房的温度和湿度
次数 | 室温(℃) | 湿度(%) | |
---|---|---|---|
夏季产仔 | 6 | 24.0±1.1 | 69.9±16.3 |
冬季产仔 | 3 | 19.3±1.0 | 56.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