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重幼仔的成长

2018年8月,在白浜野生动物园出生了一只体重只有75g、
体温只有31.5℃的低体重、低体温的大熊猫幼仔,中日双方专家通力合作
倾心照料幼仔和大熊猫妈妈,终于成功饲养成活。

2000年至2020年在白浜野生动物园出生的大熊猫幼仔的平均体重为156.8g。一般来说100g以下的大熊猫幼仔死亡率较高,虽然在成都大熊猫基地分别在2006年和2019年诞下了51g和42.8g的低体重大熊猫幼仔并饲养成活,但这是非常罕见的。2018年8月,在白浜野生动物园出生了一只体重只有75g、体温只有31.5℃的低体重、低体温的大熊猫幼仔,中日双方专家通力合作,倾心照料幼仔(名字:彩浜)和大熊猫妈妈“良浜”,终于成功饲养成活。

在白浜野生动物园出生的
大熊猫幼仔体重一览
  大熊猫名字 出生时体重 母亲
2000年 良浜 195g 梅梅
2001年 雄浜 190g
2003年 隆浜 160g
秋浜 106g
2005年 幸浜 180g
2006年 爱浜 196g
明浜 84g
2008年 梅浜 194g 良浜
永浜 116g
2010年 海浜 158g
阳浜 123g
2012年 优浜 167g
2014年 桜浜 181g
桃浜 186g
2016年 结浜 197g
2018年 彩浜 75g
2020年 枫浜 157g
  平均±標準偏差 156.8±40.8g  
彩浜的体重变化
  • ※平均:2000年~2020年间出生的大熊猫幼仔的体重 (n=17)

  • “彩浜”刚出生时体温只有31.5℃,无法自力吃母乳并处于非常虚弱的状态。出生约9 小时后,由于开始听不到“彩浜”的叫声,所以从母亲手中将其抱走。此时的“彩浜” 体温仅33.4℃,呼吸和心跳都很微弱,饲养专家将其抱入育婴箱内,并往育婴箱内供氧,还给“彩浜”注射了强心剂。经过约1小时的抢救后,“彩浜”的呼吸和心跳终于稳定下来,体温也在3小时后恢复到了36℃。在早期的饲养中特别注意的三点分别是保证哺乳量、维持体温、维持大熊猫母亲的精神状态稳定。

1.保证哺乳量

为了保证哺乳量以及稳定体温,仅在哺乳时将“彩浜”还给母亲“良浜”,其余时间都放在育婴箱内保温。出生后因为没有吸食母乳的力量,工作人员将挤好的母乳通过注射器给“彩浜”喂食。工作人员将“彩浜”的嘴巴引导至良浜的乳头处,促使其能够自主吸食母乳,在生后2天首次观察到其能够自主吸食母乳,从生后8天开始便全部交给“良浜”自行哺乳。生后7天,“彩浜”的体重超过了出生时的体重,达到了77g,之后虽然略慢于平均速度,但体重开始顺利地逐渐增加。

体重与哺乳量的变化

2.维持体温

出生约7小时后,让“彩浜”与母亲“良浜”同处了1小时体温就下降了2.1℃,所以之后把母大熊猫抱幼仔的时间尽量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除了哺乳和挤乳汁的时间以外,都放在育婴箱内保温。但随后发现,与母亲同处的时长与体温下降的比例之间并不一定成正比,而是也会受到母亲抱幼仔的方式的影响。育婴箱的温度一开始设定在37.5℃,然后根据“彩浜”的体温和呼吸频率逐渐下调。虽然每次让 “彩浜”与母亲同处时,其体温都会有所下降,但大约从生后11天开始,体温下降的幅度便开始逐渐缩小;生后18天,体重超过300g之后,让“彩浜”与母亲同处60分钟左右其体温也能保持在35℃以上。之后便未再出现任何大问题,和其他大熊猫幼仔一样,茁壮地成长了起来。

3.维持大熊猫母亲的精神状态稳定

让母亲“良浜”的精神状态保持稳定也非常重要。“良浜”从2008年开始产仔,到2018年“彩浜”的出生已是第6次,她对自己孩子非常执着,这次将“彩浜”还给她以后,便立刻抱住孩子,精心照料,包括哺乳、处理排泄物等等。与此相反,一旦将“彩浜”抱走,“良浜”便会焦躁起来,四处寻找孩子。为了让 “良浜”冷静下来,在将“彩浜”抱走的期间,会把“良浜”从产房移动至其他房间,并调暗室内灯光,保持室内安静。尽管担心长时间离开“彩浜”会令“良浜”出现放弃育幼或是泌乳量减少等状况,但“良浜”还是很出色地哺育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