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2年日本再次成功繁殖大熊猫幼仔
- 自然繁殖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 在圈养条件下的自然繁殖是中日大熊猫国际繁育研究合作的最重要课题。为自然繁殖创造条件,通过观察大熊猫的行为和身体的变化、测定生殖内分泌激素等方法,掌握雄性和雌性大熊猫的发情状况以判断交配的最佳时机。通常来说,优先进行自然繁殖,但在交配次数较少,或是雌性大熊猫持续发情,但雄性大熊猫对雌性大熊猫失去兴趣时,也会采用人工授精的手段。
- “梅梅”通过人工授精怀孕并产仔
- 大熊猫“梅梅”在5岁(1999年)时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首次产仔,产下两只幼仔。2000年春天发情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其进行人工授精,同年7月赴日。从 8月上旬开始,观察到其出现睡眠时间增加、进食量减少、尿中孕酮浓度升高等怀孕征兆,后于9月6日产下一仔(名字:良浜)。这是日本国内自1988年上野动物园的大熊猫产仔以来,时隔12 年再次诞下大熊猫幼仔。
繁育研究的起步和成果
- “永明”&“梅梅”组合4胎8仔
- 从2001年开始正式开展大熊猫繁育研究。2001年8月下旬,大熊猫“梅梅”出现发情征兆,随即雄性大熊猫 “永明” 似乎受此影响也出现生殖行为,两只大熊猫交配后,“梅梅” 于12月产仔。2001年至2006年,这两只大熊猫共产下4胎8仔,其中6只成活(1只在出生后1天死亡,1只为死胎)。2003年成功在圈养条件下同时自然哺育双胞胎成活。此外,大熊猫虽然是春季发情、夏季至秋季产仔的季节性繁殖动物,但“梅梅”曾有过2次在繁殖期之外的夏季发情并于 12月产仔的宝贵事例。“梅梅”有着高超的育幼能力,但十分遗憾地于 2008年10月因疾病去世。
- 28岁成功实现自然交配的“永明”
- 2000年初,圈养条件下繁殖的雄性大熊猫的自然交配成功率被认为是非常低的,然而 2岁时来到白浜野生动物园的 “永明”却是一只能够自然交配的宝贵的雄性大熊猫。“永明”自从2001年首次自然交配成功后,每当雌性大熊猫出现发情征兆,最后都能与之成功交配。研究报告显示,通常雄性大熊猫的生育年龄不超过20岁,然而在2020年,“永明”在28岁的高龄下仍然通过自然交配生育了幼仔,依旧保持了强大的生育能力。2001年至2010年间,共对“永明”采取了16次精液。“永明”的精液性状保持了与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采取的精液几乎相同的良好质量。所采集的精液除了用于在白浜野生动物园进行人工授精以外,还作为大熊猫精子库的重要来源进行冷冻保存,用于今后的人工授精。2002年,使用“永明”的精液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实施了人工授精,并于同年成功诞下了一只雄性大熊猫幼仔。这样一来,“永明”的精液不仅在白浜野生动物园,对成都的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也作出了贡献。
在中国的繁殖成果
- 从白浜野生动物园走出的大熊猫活跃在世界各地
- 2004年6月22日,在大熊猫国际繁育研究合作项目下首只在日本出生的大熊猫 “雄浜”根据繁殖协议回到了家乡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此后已有11只在白浜野生动物园出生的大熊猫回到了中国。根据2019年的国际公认血统证书所记载,包含白浜野生动物园在内,共有8家机构将繁殖出的大熊猫后送回中国,其中幼仔回国数量最多的便是白浜野生动物园。回到中国的大熊猫会参与中国国内的繁育计划。已有2只雄性大熊猫和2只雌性大熊猫在归国后参与繁殖,并已诞下20多只大熊猫幼仔。“雄浜”的孩子还参加了国外的繁育计划,从白浜野生动物园走出的大熊猫们在全世界都展露着风采。